<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丰顺:落实“五防” 争分夺秒救灾复工复产 实现人员“零伤亡”

        来源:本网   2018-09-19 11:08:31   点击:- 【 字体: 】  

        台风“山竹”过后,我县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救灾复工复产工作,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硬仗。截至记者发稿前为止,全县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在防御台风期间,县委、县政府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的部署,按照市委书记陈敏通过三防视频会商系统两次专门连线丰顺时的指示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张爱军到丰顺现场检查督导时的要求,切实做好防强降雨、防山洪灾害、防泥石流、防城乡内涝、防地质灾害“五个防”,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截至目前,全县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我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严阵以待,共派出252个工作组1864人深入一线开展检查,排查水利防洪工程390宗、建筑工地178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262处、内涝黑点3处、市政园林设施4处,其他设施57处,处置安全隐患85处。落实抢险救援队伍346支2730人,预置抢险物资、设备有冲锋舟10艘、玻璃钢舟8艘、编织袋20万条、救护车3辆;准备救灾物资铁架床700张,帐篷200顶,衣被4000件。发送13.4万多条预警短信、避险通知书3286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此次强台风“山竹”导致我县发生了一些灾情。据统计,截至目前,台风造成山体滑坡36处,倒塌房屋2间(全倒户),损坏房屋20间。公路中断21条次,供电中断57条次,通讯中断21条次,全县农作物受灾1382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1211亩,水稻受灾500亩,经济作物受灾171亩。水毁堤防1处,0.5公里,损害灌溉设施14处,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昨天上午,县委、县政府在县三防会商室组织召开了救灾复工复产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继续严防地质灾害,认真继续做好灾后复产工作。

        全县各级各部门在风雨中坚守一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力以赴落实各项救灾复工复产工作,确保尽快恢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截止昨晚21时,我县共关停建筑工地140处,目前正在全面检查,确定安全后方可施工。全县公路中断21次,已全部抢通。对铁皮、广告牌和高大树木等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做好清障和市政修复工作。对全县262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排查,共发放明白卡382张;对汤坑镇金瓯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转移群众,同时加快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确保在11月底前动工,全面彻底根治隐患。对全县范围内2宗中型水库、63宗小型水库、223宗山塘等水利工程开展全面排查巡查,配备县城堤围管理所应急电源,保障排涝设施的正常使用。供电中断57次,已全部恢复供电。共启用避护场所174处,已转移安置危险区域人员2827人。结合中小河流和农村住房改建等政策,进行消除隐患建设,切实做好灾民的救济和安置工作。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及时做好居住在危房、土坯房、简易工棚、低洼地的群众安全转移,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床睡,目前,灾民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受灾地区指导群众做好灾后复产工作,同时各镇(场)、国土等部门对地质隐患点、削坡建房等薄弱环节进行细致排查,不漏一户,科学分类,建立台账,强化责任落实,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胡金辉、郑坤、黄勇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