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食品药品安全 > 安全消费

        如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来源:本网   2020-10-15 10:58:31   点击:- 【 字体: 】  

        在夏秋季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正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繁殖,许多群众(学生家长)上山采集蘑菇食用或上市,由于识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因误食而中毒甚至死亡。

        一、什么是毒蘑菇中毒?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二、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

        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

        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

        4.神经精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 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妄、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三、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

        2. 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四、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

        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肠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附件: 野生毒蘑菇中毒防控知识.doc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